农家大院才没想象的那么土 这家宾馆让你回归田园生活

家居 2018-03-29

这不是三文建筑第一次在河南农村设计作品,2014年为河南西河村新县设计的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重新让这个村落焕发活力。建设资金来自政府补贴和村民组成的合作社,建设队伍主要由留守村民组成,并由农民自己经营,它让村民们重新团结起来,为村庄振兴出力。

这座名为B Garden(别苑)的宾馆综合体最初的呈现方式是农村绘画,先让画师画出了想象中的样子,然后设计师们再巧妙的将其变为现实。画中的人物谈笑间自有一股悠闲自在,着长袍粗布,好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光景,建筑不高,红砖平房,在山间停留着,也给了画中人们一处休闲的场所。真正落到实处后,别苑给了人们更大的惊喜。

它的基地背靠一座小山丘,植被丰富,前面是一片茶园,稍远点是贯穿露营地的河流。基地是山脚的一个小高台,往南视野开阔,有水流过,从风水学上来看,“背有靠山,前有明堂”,是一块宝地。原址上有几栋老旧的民宅,久年失修,业主希望将其拆除兴建新建筑。

在接到这个项目时,在关于新建筑的功能上,业主与三文建筑设计师团队就出现了分歧。业主希望这里建尽量多的客房,而设计团队则认为应该更多的体现公共功能。别苑刚好在大别山户外露营地项目中,它与大别山国家级登山步道相连,这也是设计团队考虑它应该承担起一定公共功能的原因。经过讨论和对整个园区的分析,双方统一思想:新建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民宿,也不是单纯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它将被赋予复合的功能和业态,不仅包括客房,也拥有咖啡、茶室、可用于聚会或者农事体验培训的多功能厅,以及用于修养的冥想空间。这些功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并由复杂、多变的交通空间相串联。

这些连接空间,便是惊喜的来源。被搭上“综合体”的标签之后,设计师们交替使用平顶和双坡顶的建筑方式,这样的效果是能让建筑呈现出互相咬合的状态,曲折的平面和立面外轮廓线也给人轻松随性的感觉。设计师们认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吸引人地方就是房屋、院子和路径的关系。其中房屋和院子互为正负关系,这种正负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正负,也包含了视线和心理上的内外、开放与封闭等等;而路径是房屋和院子之间的“介入物”,它时里时外,并没有绝对的室内或者室外的身份。路径的作用不仅仅是交通的串联,也让空间的内外变的连贯和模糊。在别苑项目中,设计师希望在农舍的语境下,讨论这三者的关系。因此多个不同空间特征的院子被营造出来,它们穿插在建筑群体之间,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与建筑隔开,形成一个个空白。这些空白除了功能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视线和心理上的需要。

路径约束了人们进入建筑的方式。为了保持“别苑”的私密性和趣味性,建筑的路径被人为的“曲折”,甚至是隐藏起来,顾客需要自行的寻找进入空间的方式,而在这个寻找过程中,建筑和院子的正负关系被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

水池和光影的设计加强了建筑的趣味性和戏剧性。通过水池的反光和倒影,以及不时出现在路径中的光影戏剧性场景,使用者的兴奋被不断的勾起,驻足、拍照、发朋友圈,建筑单一红砖材料所带来的厚重感、单调感被大大的冲淡。

“田园性”是别苑的灵魂所在,它的田园性不仅反映在它地处大别山腹地,山林之中,还因为它未来的经营内容都将围绕着山林展开,从采茶、制茶等农事体验,到利用周边物产开发的一系列创意农业产品,再到围绕绿色健康产业所组织的登山、养生等活动。

因为是新建,设计师并不希望刻意模仿民居的老旧,而是希望让建筑给人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建筑选用了1980年代常用的红砖作为主要材料,外观并不刻意追求风格的一致性,相反设计师有意的将不同风格混搭在一起,形成一种“混乱”感。因为这种混乱感、混搭正是乡村建筑吸引人的地方。建筑的室内也不另做装修,直接暴露材料,形成一种可控的粗野感。地面的水磨石,暴露出来的结构构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在设计师看来这样的处理正合乎项目的名称——“别苑”所应该传达的气质,一种不同于城市的别样生活。

“别苑”,顾名思义它不是城市中的精品酒店,也不是乡间别墅,它有一种野味,也可以说是农舍感。“别苑”的气质应该是精致的,但并不过分矫情;随性而为,人居于期间,可以放松,偶遇间,人和人的距离可以稍微拉近。

声明:“玩时尚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存在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